保證鍋爐油穩定燃燒需從燃料適配、設備狀態、燃燒環境三個核心維度把控,通過控制油質、優化設備參數和維持合理工況,避免出現熄火、積碳、燃燒不充分等問題。
1. 確保燃料適配與油質達標
燃料本身的特性是穩定燃燒的基礎,需從源頭控制油質和適配性:
選擇匹配鍋爐型號的油種:根據鍋爐設計要求(如霧化方式、燃燒器類型)選擇對應黏度的鍋爐油,例如高壓霧化燃燒器適配輕質油(柴油),低壓霧化適配加熱后的重油,避免因油種不符導致霧化不良。
控制油質關鍵指標:定期檢測鍋爐油的黏度、水分、雜質含量,黏度需通過加熱(如重油加熱至 60-80℃)調節至鍋爐要求范圍(通常 20-50mm2/s);水分含量需≤0.5%,雜質≤0.1%,防止水分導致熄火、雜質堵塞噴嘴。
避免油質分層或變質:存儲時油罐需密封,定期攪拌(尤其重油)防止成分分層;長期存儲需添加抗氧化劑,避免油品氧化產生膠質,影響燃燒效率。
2. 優化燃燒設備狀態與參數
燃燒系統的設備狀態直接影響霧化和燃燒效果,需重點檢查和調節:
保證霧化裝置正常:定期清洗噴油嘴,清除積碳和雜質,確保噴嘴孔徑無磨損(磨損會導致霧化顆粒變大,燃燒不充分);根據油種調節霧化壓力,如輕質油霧化壓力控制在 0.8-1.2MPa,重油控制在 1.2-1.5MPa,確保油霧顆粒均勻。
調節配風比例:通過風門控制空氣供應量,使空氣與油霧的混合達到一定比例,配風過少會導致燃燒不完全(冒黑煙),過多則會降低爐膛溫度,需通過觀察火焰顏色判斷(正常火焰為淡藍色,無黑煙、無火星)。
維持爐膛穩定溫度:點火時先預熱爐膛至 200℃以上,再通入燃料油,避免低溫導致油霧無法點燃;運行中保持爐膛溫度≥800℃,防止油霧在低溫下凝結成油滴,造成積碳或熄火。
3. 維持穩定的燃燒環境與工況
外部環境和運行工況的波動會影響燃燒穩定性,需做好監控和調節:
控制供油壓力穩定:通過穩壓閥調節供油管路壓力,避免因油泵故障或油罐液位過低導致供油壓力波動(壓力波動會使霧化量不穩定,引發火焰忽大忽小),建議安裝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控。
避免負荷驟變:調整鍋爐負荷時需逐步增減油量,避免突然加大或減少供油,防止因油霧量驟變導致配風跟不上,出現燃燒紊亂(如負荷從 50% 升至 100% 需分 3-5 次調節,每次間隔 5-10 分鐘)。
做好煙氣回收與監控:安裝煙氣分析儀,實時監測煙氣中的氧含量(2%-5% 為宜)和一氧化碳含量(≤100ppm),根據數據調整配風或油量;同時通過余熱回收裝置降低排煙溫度(控制在 150-200℃),提升熱效率的同時維持爐膛溫度穩定。